事件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席

时间:2022-04-03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姊妹大学/教席计划”(UNITWIN/UNESCO Chairs Programme)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正式启动,旨在通过扶持相关领域学科带头机构,建立国际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网络,以促进各学科方向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教育、交流与发展。

  

历经近30年的发展,该计划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动员了世界范围内众多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合作的一个最主要的形式。至今,在自然科学、社会、教育、文化、信息传播等学科领域,先后成立了600余个教席,涉及126个国家的700余所高校或科研机构。


生土建筑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是应用历史最悠久,且分布最为广泛的传统建筑形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1 世纪初统计,至今全球仍有超过20 亿人口居住在多种形式的生土建筑之中,分布于150多个国家。自1970 年代第一次全球能源危机开始,随着绿色建筑研究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传统生土建筑突出的生态效益和普遍的地域适应性,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此开始,以位于法国的“国际生土建筑中心”(CRATerre)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便着手展开对于传统生土建筑技术的现代化应用研究。这些机构通过大量系统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并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工程实践的验证,至今已走向成熟。


在此背景下,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国际生土建筑中心作为牵头机构,成立“生土建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席(UNESCO Chair in Earth Architecture, Cul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下简称“生土建筑教席”)。该教席的名称正反映出,对于生土建筑的研究与发展定位,国际学界所取得的普遍共识。目前,全球已有46个高校或科研机构团队加入该教席的国际研究网络,穆钧教授牵头的北京建筑大学团队为中国区教席。


生土建筑教席成立以来的20年间,针对生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生土材料科学、生土营建工艺的革新与现代化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广受关注的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示范推广、工程实践、慈善公益等工作。在教席的努力下,如今,现代生土及其建造技术已被公认为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最为有效的技术路径之一,受到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更新日期:2022.04.03